人類在二十世紀的發展,概言之有三項主要成就:一、人類平均壽命提高了三十餘歲;二、民主制度是最適合人類生存的政治制度;三、資本主義是最適合人類生存的經濟制度。

但二十一世紀才過了銀行借錢十五、六年,這種情況好像已經有所轉變:一、溫室效應加劇,可能影響全人類的生存,多活幾年已不再是重點;二、在民粹下,民主制度在全世界許多國家造成政治和社會的不安定;三、在保護下,資本主義造成經濟與資本市場的混亂。

無可避免地,臺灣隨著這股世界變動的趨勢,同時也產生了類似的問題。在環境方面,我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高,儼然已名列污染大國,政府卻提不出任何有效的防治方法。在二十一世紀氣候暖化的嚴峻挑戰下,二○一五年十二月十二日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(UNFCCC)的一百九十五個國家在巴黎召開締約國會議(COP21),通過巴黎協定(Paris Agreement)。我國雖非締約國,但馬總統在二○○八年六月五日頒布「永續能源政策綱領」二氧化碳減量目標與期程,立法院也終在二○一五年六月十五日三讀通過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」,讓二○五○年回到二○○○年排放量百分之五十的規定入法,此一自行承諾的標準極高,卻看不到有哪些配套措施,在未來的三十餘年間可以確保目標達成。舉例來說,我們設定再生能源的使用為百分之二十,但針對剩下百分之八十的石化能源如何有效減少,卻看不到清楚的做法,更談不上積極的宣導。

撇開低度開發國家不論,二十一世紀的全球生活水準基本上是靠石化能源、民主政治和經濟成長所營造出來和支撐的,所以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導致的氣候暖化,基本上除了要開發新能源科技,還得改變我們現在的生活形態,才能逐步調整。這又是不容易做到的,但我們對地球的承諾卻是刻不容緩。

再來看一看為什麼民主制度在二十一世紀好像行不通了?主要原因不外是大家只注重民主政治中的投票活動,很多民眾甚至認為民主就是投票,而忘了民主機車借款政治的實施有賴許多基本條件的存在。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太陽花學運占領立法院,甚至很多人認為這種行為是對的,包括許多學者也在內。其實議會才是真正唯一不能打著民意口號隨便占領的機構,因為這裏才是一票一票選出來的民意代表集會的地方。在民主社會中,真正能代表民意的就是議會。

近年來我們的政治從民主轉向民粹,政策常以口號為主,沒有理性的辯論,許多政策脫離實際需要,虛應故事,自然也難以期待有成果。事實上,民粹只是一些顯性選民的叫囂,絕不代表所有的老百姓。基本上,美國在制憲時的聯邦主義派(The Federalists)和反聯邦主義派(The Anti-Federalists)辯論時曾經指出,民主政治就是一不小心搞不清楚狀況的一些老百姓,很容易被少數幾個人慫恿朝著某一個有政治私心的方向前進,而這個方向對國家或社會卻不一定是正確的。美國已經是民主最成熟的國家之一,如今川普(Donald Trump)卻很有可能成為美國下一任的總統候選人,這正好可以為這種現象做一個註解。

另一個民主的前提是,民主如果要有意義,選民必須要有知識,人民要能了解問題真相,在民主機制下投下去的票才會有意義。所以Dennis Diderst和Jean Le Rond d’Alembert在一七七二年在法國編纂出版百科全書,就是要教育法國選民,讓他們有知識,希望他們投出來的票是有意義的。而到了二十一世紀,因為網路發達,資訊應該更多,但過多資訊反而不容易閱讀,許多人迷失在資訊的大海中,既不能深入了解每一個政治議題的正、反面意見,更談不上政策背後短期及長期的意義,加上政治人物別有所圖地製作懶人包,刻意引導資訊及政策方向,選民也就成為他們探囊取物、予取予求的對象,這種情況下的民主如何不產生問題?

民主最基本的條件更是對法律的尊重。要使民主更好,即使法律未必完善,也不應隨意揚棄,或視法律如無物,而是必須求取更多的共識去修改法律。現在每當有人指責法律不完善,就不去遵守它,這是埋葬民主政治制度最大的炸彈。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因素是尊重別人的意見及尊重人類的基本權利。這一點不但臺灣常做不到,特別是和大陸有關的人跟事,就連歐美也是一樣,只要是非我族類,就不管他們的意見和基本人權,這次中東難民的困境足為明證。

再就經濟而論,二十世紀初,許多人認為自給自足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制度可以為人民建立「烏托邦」,當時這種理論也受到許多支持,特別是一些學者。然而實際上看,自私與競爭是人類的天性,齊頭式平等的社會主義便違反了這種規律,註定是行不通的。但到了二十一世紀,齊頭式思想好像又回來了。二戰以後的二十世紀下半,已經證明開放式經濟是最能促進產業競爭力的,然而當現在臺灣開始在談判各種區域的自由貿易協定時,保護主義似乎又借屍還魂。事實上,臺灣的產業必須開放與全世界自由競爭,而不是在保護下的「自由競爭」。但臺灣的經濟與社會似乎愈來愈封閉及害怕競爭,以這次的總統大選為例,健全的教育本來一直是民主政治的基石,但各組候選人在談到教育政策時,卻都主張升學不應透過考試,幾乎忘掉人類是靠競爭才能進步的。試問年輕人在學校沒有競爭,畢業後要靠什麼去跟世界競爭呢?

在以上的議題下,深感臺灣的路已經走歪了,甚至比其他國家走得更偏頗。如果臺灣仍然停留在情緒下的民主,而不是法治與知識上的民主,就好像我們明知經濟進步要靠開放,實際上所做的卻是只想保護本國產業,這樣下去,臺灣在二○一六年可能連百分之一的成長都無法達成。我常想商人和政治人物有什麼不同?其實,做生意都是為了賺錢,一旦失敗的時候,身家散盡,破產恐是唯一之途。可是政治人物呢?出來從政的時候,口口聲聲都說是要服務老百姓,但如果沒有善盡服務的職責,也不會有任何罰則,多台灣銀行就學貸數的時候還可以連任。這也許就是民主政治最基本的問題。所以對臺灣而言,如果不能回歸問題的基本面,從頭自我反省,則隧道盡頭的曙光將離我們愈來愈遠。

本文作者為嘉新水泥副董事長C3BA5C8774C6DA26
arrow
arrow

    xl95zb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